首页 > 资讯 > 手游资讯

天气会员年费为99元。这是救命稻草还是纯粹的智商税?

时间:2024-12-0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点击数: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天气会员年费为99元。这是救命稻草还是纯粹的智商税?,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是相关机构的法律责任;

二、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天气预报。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天气数据的来源是免费发布的,而所谓的天气应用程序也只是其核心业务的“二流经销商”,那么为什么这些天气应用程序要向我们收费呢:9月底2022年,知名天气资讯软件墨迹天气的付费会员服务引起网络热议。

墨迹天气凭什么收费?

毫无疑问,大部分评论都是对墨迹天气的负面评价,核心论点是“为什么要付费看天气”。此外,墨迹天气粗暴的收费规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毕竟这项会员服务并没有在明显的地方提供包月选项。连续几季的页面上只有浅灰色小字“10元/月”。这很简单。换句话说,就是“吃得太快”的意思。

但在我看来,只要能把网络讨论中心转移到“收费方式是否合理”的问题上,对于墨迹天气来说就是一次成功的公关活动。毕竟充电方式随时可以改变,但“天气应该充电”的概念却随着讨论潜移默化地进入了大家的脑海。

但为什么天气软件要收费呢?

平心而论,墨迹天气的核心天气预报和天气预报并不收费,“看看下雨”功能依然是免费提供的。下载墨迹天气,先不讨论为什么墨迹天气每次打开软件后都试图读取剪贴板,以及是否要在后台根据淘宝密码记录我要买的东西,找到墨迹会员VIP界面。可见,Moka VIP提供的服务并不属于常规天气信息的范畴。

简单来说,Moka VIP的权益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专业气象:台风登陆信息、降水积水信息、灾害地图等;

2、增值服务:与天气关系不大的信息,如“桃花预报”、中暑预报等;

3、软件服务:免广告权益、会员皮肤、轻勤短信等。

那是不对的。如果您认为制作天气软件不会赚钱,那就不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在公共服务已经覆盖的领域“勉强”做“亏本生意”?

天气软件盈利的方式

如果喜欢替身的评论者真是北京墨迹风云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那我还真无话可说,“赚钱真好,生意也不寒酸”。但如果只是像我们这样的天气软件用户,那么我建议你不需要“感同身受”一家已经多次上市、同时做天气、社区和垂直电商的公司。

早在墨迹天气诞生后的第三年,墨迹天气就成功“商业化”,并获得了虎图的流量合作,开始为当时在地图领域小有名气的虎图吸引流量。继虎图成功后,墨迹天气仅2012年就接手了数百家客户,实现营收1800万元。

高额的广告收入让墨迹天气有了上市的勇气。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度单一的广告收入实际上已经成为墨迹天气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大多数情况下,广告企业看重三个指标:曝光度、有效转化和无形的品牌形象提升。广告商对墨迹天气感兴趣主要是为了曝光度。

2012年,墨迹天气拥有1亿用户。考虑到当时国内智能手机用户数量有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墨迹天气3年1亿的成绩比微信3年4亿的成绩还要好。海量的用户数量为墨迹天气的广告商带来了大量的广告曝光。以论坛为核心的智能手机应用分发渠道也为墨迹天气带来了更多潜在用户。

虽然AccuWeather在普通用户端仍然有广告,但对于AccuWeather来说,面向普通消费者的toC业务只是“赚零花钱”。真正带来巨额收入的是AccuWeather的toB和toG业务。由于第一手数据准确,AccuWeather已经是很多政企客户的天气数据提供商,而舍得花钱的政企客户也贡献了巨额收入,保守估计要从美国起步。每年1 亿美元。

转型是唯一的希望?

墨迹天气其实已经考虑过转型为toB客服商的想法。或许是意识到了toC潜在的危机,墨迹天气在2019年左右开始了自己的企业转型,2019年企业营收突破千万。但与庞大的toC收入相比,企业服务仍不能成为墨迹天气的后备方案。

这就是为什么墨迹天气会在App Store上推出多达10种不同的收费方案。一方面是遥不可及的政府市场,另一方面是沧海一粟的企业服务。显然,对于墨迹天气来说,快付贴身服务是维持收入的最佳选择。

只是墨迹天气越是放弃企业转型,墨迹天气就越会依赖个人业务。当墨迹天气无法再从用户那里产生收入时,它很可能不得不在三种结果之间做出选择:裁员、被收购,或者被用户彻底遗忘。

当然,这也可能是所有没有气象数据的“二流经销商”共同的结局。

用户评论

搞搞嗎妹妹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今日推荐